艺术家专馆 首页
明 吴彬 34.3x252.8 厘米
观摩21876次
此卷绘江乡空阔,极目胜景。所谓江深水寒,山高峻险。吴文中喜作繁复之梦中之景,此卷乃实写眼中景,确实少见。且用王叔明牛毛皴而加以实笔,变为自家面目。克利夫兰艺术馆定此画名曰:迎春图,不知何意,看草木繁茂,当是夏景。自题中说是冬日所写,当是在寒冷时忆写盛夏之景故也。
观摩1166次
吴彬,活动于明万历十九年(一五九一)至崇祯十六年间(一六四三),福建莆田人,流寓南京,后以善画,被召为中书舍人,深获神宗赏赐。曾远游西蜀,目睹剑门、峨眉、岷山诸大山川之雄奇。中晚期以后,画山水喜以夸张手法,强调山峦峻削雄伟之感。 本册共十二幅,分写一年中各月份的节庆活动。幅中景物,多著意变形,饶有奇趣。如画人物,外形肖似陶偶;画树则矮圆,且枝干转折灵动。故通体结构虽不尽真实,但分物细看却处处变化,诚属吴彬极精之作。
观摩760次
《罗汉(第四嘎礼嘎尊者)轴-画册》,包含16张作品: 1.罗汉 (第三拔纳拔西尊者)轴; 2.罗汉(第一阿迎阿机达尊者)轴; 3.罗汉(第七嘎纳嘎巴萨尊者)轴; 4.罗汉(第九拔嘎沽拉尊者)轴; 5.罗汉(第二阿资答尊者)轴; 6.罗汉(第五拔襍哩逋荅荅喇尊者)轴; 7.罗汉(第八嘎纳嘎拔哈喇缀襍尊者)轴; 8.罗汉(第六拔哈达喇尊者)轴; 9.罗汉(第十一租查巴纳荅嘎尊者)轴; 10.罗汉(第十三巴那塔嘎尊者)轴; 11.罗汉(第十二毕那楂拉拔哈喇錣襍尊者)轴; 12.罗汉(第十五锅巴嘎尊者)轴; 13.罗汉(第十六阿必达尊者)轴; 14.罗汉(第十喇乎拉尊者)轴; 15.罗汉(第十四纳阿噶塞纳尊者)轴; 16.罗汉(第四嘎礼嘎尊者)轴
明 吴彬 62.3 x 35.3 厘米
观摩253次
吴彬,字文仲,福建莆田人,流寓金陵(南京),明神宗万历间(西元一五七三至一六一九)以书画闻名,画山水、人物,皆能自立门户,造型奇异,迥别于前人。 本册所画二十五圆通佛像,出自〔楞严经〕。佛于楞严会上,对菩萨声闻,问本何法而得圆通,观音、大势至等菩萨及目犍连、摩诃迦叶等声闻,各举自得之法答之。册中人物多胡貌梵相,意态毫发,敷色明艳古雅,笔墨亦蕴藉而富变化,取景及树石造形,均著意夸大变形,古拙而有奇趣。; 此套册页共有二十五开,本次展出其中〈峤陈五比丘〉、〈摩诃迦叶〉、〈娇梵钵提〉、〈普贤〉四开。虽无作者署款、纪年,由册后陈继儒、董其昌跋文得知是吴彬所作,创作年代推测在万历30年(1602)之后。内容画《楞严经》所讲述的二十五种修行法门,简称为「二十五圆通」。吴彬像以奇异画风为名,此套作品中山石造型保有较多奇特部份,但是就人物脸像而言,却接近于平凡世间人脸。最近的研究指出,画楞严二十五圆通册的图像设计与晚明居士佛教信仰相关。与一般解经图像不同,吴彬不以经文叙事为依凭,而著重在表达获取圆通法门之刹那。如〈峤陈五比丘〉,吴彬就略去经文中对于获取圆通过程的事件描绘,直接描绘五位已得圆通比丘环坐,并且自行加入一位僮仆持磬,利用乐器来暗示声音,传达透过「音声」而能获取的圆通法门。(陈韵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