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家专馆 首页
元 赵孟頫 31.1x101.5/31.1x100.2/29.9x103 厘米
观摩554次
第一段,行书《周易·系辞》,第二段,行书杜甫《玄都坛歌》,第三段,行书《自作五言诗二章》; 赵孟頫喜与释道人物游,执弟子礼师事者,则为僧人中峰明本与道士南谷真人。南谷名杜道坚,曾住持杭州宗阳宫等道观。本卷首段行书《周易·系辞》一章、第二段行书唐杜甫《玄都坛歌》诗即为南谷而书;末段行书《自作五言诗二章》则系南谷殁后为其弟子袁安道而书,亦寓纪念南谷之意,是研究赵氏生平交谊的重要资料。以书法论,三段皆精心用意之作。首段奔放跌宕,二段妍润隽逸,是赵氏中年代表作;末段遒健苍古,堪称赵氏极晚年的精品。
元 赵孟頫(款) 28.5x116 厘米
观摩456次
此卷卷首绘王羲之像,面部刻画简略,人物衣纹勾写乏力,后以楷书临写王羲之书《黄庭经》,点画柔弱,结体松散。经徐邦达先生鉴定,书画均无赵氏风貌,艺术水平较低,明显为赝品。 究其年代,当是明代临仿之作,其末行后原有作者本款,后为造假者洗灭,钤印皆伪。
清 徐扬 48.9x1342.6 厘米
观摩836次
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正月初一,观象台钦天监测到“日月同升,五星联珠”的天文异象,预示是年“海宇晏安,年谷顺成”。 徐扬奉命绘图记录此千载难逢之吉兆。画卷详绘了观象台,胡同合院,牌楼城门,交通工具,各类店铺等北京当时的城市面貌,再现了当时乾隆盛世市井繁华富庶的情形,以及当时百姓烧聚火盆、守岁接神、挂千等等岁朝习俗。
五代后蜀 黄筌(传) 118.1x55.5 厘米
观摩824次
此幅描绘韩愈深明爱子之道,教子(韩符)以读书之事。画中有案面两头翘起,两足为竖条组成的板式足,足下安托子,保留隋唐以来直栅足跗的遗意。坐榻体大厚重,足下有托泥,形成箱形榻体亦以壶门装饰。榻之三面以画屏装饰,屏风上绘墨竹。屋旁置有三层圆腿书籍架格。 该幅传称五代画家黄筌作,但其作品多为花鸟,山水少见。该幅以笔墨论,或为明代作品。画上沈周与董其昌跋俱伪。【百度百科】
明 边文进 152.2x78.1 厘米
观摩870次
此图绘山石、竹木,花枝,鸟儿近百只,种类繁多,鸟儿们聚在一起欢呼雀跃,相谈甚欢。此幅应当是二玄社仿真图扫描而成,非常清晰,可作临摹范本。此作自题:永乐癸巳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图于长安官舍。钤:湘府殿赐、怡情动植、边氏文边、多识于草木鸟兽 二白二朱四枚印。 边景昭,字文进,福建沙县人。与吕纪齐名。明内廷画院待诏。为人夷旷洒落,善绘事,尤精于花鸟。花之娇艳,不但钩勒有笔,其用墨无不合宜。宋、元之后殆其人矣。所画的翎毛与蒋子诚的人物、赵廉的虎,曾被称为“禁中三绝”。(画史皆作边文进字景昭,误。从此两画所钤印中可明白看出边景昭印,边氏文进,名与字一目了然)
元 赵孟頫 29.7x61.7 厘米
观摩682次
此页是赵孟頫为其长兄孟頔之孙所书的苏轼诗作。道场山、何山都是赵氏故乡湖州的名胜,为历代文人所称颂。书法风格爽利自然,遒劲清逸,墨迹笔画略显扁薄。帖心左侧原有乾隆皇帝诸玺印与“瓣香二王,神明规矩”八字题识,后被刮去。幸曾刻入《三希堂法帖》,方得以保留此帖原貌。
元 赵孟頫 28.4x49.5 厘米
观摩689次
释文:“孟頫记事顿首,德辅教谕仁侄足下。近来吴门,曾附便寄书与德俊令弟,不见回报,不审前书得达否?昨令弟求书《老子》,今已书毕,带在此,可疾忙报令弟来取。长兴刘九舍亦在此,德辅可来嬉数日。前发至观音,已专人纳还宅上,至今不蒙遣还,余钱千万付下,以应用。颙俟,颙俟!老妇附致意堂上安人。不宣。十四日,孟頫记事顿首。” 此为赵孟頫致晚辈德辅的书札。德辅或即段辅,元虞集《稷山段氏阡表》记段辅“以文行选应奉翰林,三为御史,遍历陕西、江南及中台,以司业教国子生”。称其为“教谕”,与“以司业教国子生”相符。 帖中文字信笔写来,笔法婉转流美,点画呼应之际,挺拔遒美的气息跃然纸端,隐然有晋人风致。
元 赵孟頫 31x38.3 厘米
观摩840次
释文:“达观长老禅师,孟頫和南上记拜封(来人钞一两)。孟頫和南上覆达观长老禅师道契。孟頫政此驰仰,忽承惠书,深切欣浣。凉笋之饷,尤见厚意,领次感激。所索书已与施老言之,不复赘及。田提领记事敬此奉纳,余唯早还不宣。孟頫和南上覆。” 此为赵孟頫写给达观长老的一封书信,又称“惠书帖”。达观的生平无记载,赵氏在致“子明”的书信中曾提到过此人,说明两人交往较深。是帖书风与《跋保母砖》相近,用笔谨严,结体方阔,点画丰腴,富有姿态。应是大德初年所书。
唐 王维(传) 32.5×267.4 厘米
观摩1331次
此卷托名唐代王维,实是明清人造的一些仿古画其中之一。自董玄宰将王维定为“南宗”始祖,王维的山水画便在那时纷纷出现,此作有可能是这个风潮中的一卷而已。
观摩3833次
以竖式构图描绘了北方冬日山水萧瑟之景。上端,山峦在浮云中层层叠起,山脚也隐约于漠漠的雾霭中。下端,一条寒溪由远及近曲折而行,河岸的浅滩处岩石、崖冈、枯树一一呈现。画面只崖冈以重墨皴染之外,几乎通幅都是用淡墨晕染,用笔稳健,用墨明润,使山光景物在沉凝的大气中显得更加端庄、巍峨、冷峻,尽显冬季的北方山林“萧条淡漠”的气象。 此图更多的用郭熙“蟹爪”画法,而人物衣纹的细劲线条,并且以山水为主而人物只是点景。 李公年,北宋画家,工山水,师法李成,写四时之景,作长江日出、疎林晚照,呈现豁达空旷之意境!
南宋 佚名 22x24.8 厘米
观摩1223次
绘江南春天景色,绘远岸群册连绵,深处峰峦叠起,白云缭绕。近岸山坡上柳树四棵,枝繁叶茂,下有芦草一丛,两水鸟隐约其间。山坡以细笔勾出肌理,用浓墨点树木,以石青、石绿染远山,花青,叶绿染草坡,溪水以淡赭晕染,并以细墨线勾出波纹,画面设色雅致,为南宋山水小品佳作。
南宋 佚名 23.4x24.7 厘米
观摩943次
绘萧瑟冷寂的池塘秋景,近处岸柳迎风,水中芦荻随风势左右摇摆,远处一群大雁正结队飞离,寻找栖息之所。构图简洁,笔墨湿润清淡,用色淡雅,形成一种自然平淡的艺术风格。撰稿人:郑敏慧(宋画全集)
南宋 佚名 21.8x21.2 厘米
观摩1273次
此图近景溪水淙淙,一老僧坐于古松下,另一人拱手 向老僧问道。远景云烟缭绕,迷茫缥缈。人物用笔简洁, 意态生动,神形毕现。此图题中的“问道”二字,显然有 表里两层意藴。类似题材和画法在南宋马远、夏珪的册页 中多有出现,但此图用笔没有马、夏画作硬朗有力。撰稿人:贺文荣(宋画全集)
南宋 佚名 25.3x25.3 厘米
观摩819次
此图绘山石陡坡,行者拾级而上,坡上杂树数株, 呈迎风之势。山石作斧劈皴,茅屋数间信笔勾勒,远处 云烟出没、峰峦隐现。该画点叶所用的胡椒点非宋代常 见手法,所绘场景与《冒雨寻庄图》(大都会博物馆 藏)一致,二者似为同一底本的“双胞胎”。 徐邦达在《宋金内府书画的装潢标题藏印合 考》一文中认为此印属于宋髙宗绍兴内府收藏章。“机 暇清赏”在流传作品上并不多见。周密在《齐东野语• 卷六》中曾论及此印:“赵世元钩摹下等诸杂法帖:用 皂木锦襟,玛瑙轴或牙轴。前引首用‘机暇清赏’印, 缝用‘内府书记’印,后用‘绍兴’印。”若此印不 伪,此画应不晚于南宋初年。撰稿人:胥瑾(宋画全集)
南宋 佚名 24x25.1 厘米
观摩869次
此幅为盘车题材画作,绘一旅店处于曲折的山道上,牛车、骆驼往来不绝,拉车的、喂马的,忙碌着。画风似马夏风格,且山石和树木的风格与辽宁省博物馆藏《溪山行旅图》有相近处。
南宋 佚名 24x24.8 厘米
观摩828次
此图以右下角为基点,绘山坡一角,老树遒劲,枝叶繁茂,树下茅屋中二人席地而坐,对弈作乐,不闻他事,远处群山连绵。老树用笔方折劲健,树叶用攒笔点簇,远山轻勾淡染,简洁利落,似马远一派绘制。撰稿人:吕燕玲(宋画全集)
南宋 佚名 23.7x26.4 厘米
观摩676次
此图崇楼纯以细笔勾勒,玲珑空透,远山春意烂漫,却在明丽中带有淡淡的清寂。层楼上一妇人携侍女凭栏远眺碧波中的归帆,虽然描绘的主体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,但整幅画面却分明透露出一丝“春怨”的气息,表现出南宋楼阁画家在借物言情方面的高超技艺。撰稿人:傅东光(故宫博物院官网)
南宋 佚名 16.6x20.8 厘米
观摩743次
此图无款,旧签题为“赵昌寒凫侣”,但究其画,近似马远画法,带有南宋画风的痕迹,与北宋赵昌无涉,故改为佚名之作。 图左侧塘岸土坡,白梅一枝斜出,枝上梅花怒放,枝下茶花、水仙盛开。一对野鸭嬉戏于水中,顾盼生姿,逗人喜爱。对岸土坡败苇稀疏,两只蓝色的小鸟前后相随飞向远方,随之视去画有尽而意无穷。撰稿人:潘深亮(故宫博物院官网)
南宋 佚名 24.8x26.4 厘米
观摩1110次
此画以“边角之景”构图,画面大量留白以突出主景。近 景用小斧劈皴构成边角之山崖,二人在翠竹梅花掩映中远眺群 峰,一小童随侍于后。中景用烘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雨雾 烟岚,形成空间过渡,以体现悠远的意境。远处群峰耸畤, 楼阁井然,远山轻勾淡染,概括取象。烟云用烘托、渍染法绘 写,笔法多样,勾勒、皴擦、点染兼而有之。画风近马远一 派,但已具有南宋后期简淡的风格。撰稿人:吴晓明(宋画全集)
观摩537次
《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6-画册》,包含26张作品: 1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00-封; 2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02; 3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23-摩訶菩提萨埵; 4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24-萨婆萨婆; 5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25-摩囉摩囉; 6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26-摩醯摩醯唎驮孕; 7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27-俱卢俱卢羯蒙; 8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28-度卢度卢罚闍耶帝; 9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29-摩訶罚闍耶帝; 10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0-陀囉陀囉; 11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1-地唎尼; 12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2-室佛囉; 13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3-遮囉遮囉; 14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4-摩麼(某甲受持); 15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5-穆帝; 16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6-伊醯移醯; 17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7-室那室那; 18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8-阿囉参佛囉舍利; 19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39-罚沙罚; 20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0-佛囉舍耶; 21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1-呼卢呼卢摩囉; 22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2-呼卢呼卢醯唎; 23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3-娑囉娑囉; 24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4-护法韦驮尊天菩萨; 25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5; 26.大悲咒出相图册下-46
观摩479次
《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24-画册》,包含26张作品: 1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1; 2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1-南无喝囉怛娜哆囉; 3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2-; 4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2-南无阿唎; 5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3-婆卢羯帝烁鉢囉; 6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4-菩提萨埵婆; 7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5-摩訶萨埵婆; 8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6-摩訶迦卢尼迦; 9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7-唵; 10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8-萨皤囉罚曳; 11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09-数怛那怛写; 12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0-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; 13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1-婆卢吉帝室佛罗楞驮婆; 14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2-南无那囉谨墀; 15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3-醯利摩訶皤哆沙咩; 16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4-萨婆阿他豆输朋; 17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5-阿逝孕; 18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6-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; 19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7-摩罚特豆; 20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8-怛侄他; 21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19-唵阿婆卢醯; 22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20-卢迦帝; 23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21-迦罗帝; 24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22-夷醯唎; 25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23; 26.大悲咒出相图册上-24